国家对汽车轮胎出台的一些产业政策
2010年9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轮胎产业政策》的公告,严格限制了产品性能、结构以及产能发展的标准。
1.鼓励发展节能环保的高性能子午胎(与普通结构斜交轮胎相比具有高速下行驶安全;更低的滚动阻力,更有利于节能和环保;乘坐更舒适,轮胎的使用寿命更长等优异性能)、巨型工程子午胎(化工行业高新技术橡胶制品,主要为工程和矿山机械配套)以及宽断面、扁平化乘用子午胎以及无内胎载重子午胎。
2.在轮胎企业准入条件方面,新政策规定新建、改扩建载重子午胎项目一次形成生产能力达到年产120万条以上,轻型载重子午胎和轿车子午胎项目一次形成生产能力应达到年产600万条以上,载重、轻型载重、轿车子午胎混合型项目,单品种生产能力也必须达到上述要求,工程胎项目一次形成生产能力应达到年产3万条以上;除搬迁和现有企业技术改造外,2011年底前不再新建、扩建轮胎项目。
3.提出建立轮胎(包括翻新轮胎)召回制度,引导和鼓励建设服务于全行业的轮胎性能检测中心、评价试验场和工程技术中心,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引导和鼓励轮胎生产企业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4.规定了严禁营销走私轮胎、不合格轮胎、割标轮胎、改标轮胎以及无强制性产品认证标识的载货轮胎和乘用轮胎,严禁经销无三包轮胎;建立健全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管理制度,废旧轮胎回收利用企业生产所需胎源应立足国内,防止变相违规进口废轮胎。
《轮胎行业准入条件》拟出台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组织制定了《轮胎行业准入条件》(以下简称《准入》),决定将“绿色轮胎”作为行业准入及产品质量标准的新标杆,原计划于2013年8 月初正式出台施行,但截至目前,尚未发布消息。
对于该政策,有业内专家认为,其出台后,或许会对目前国内过热的投资有所抑制,规范国内市场的同时,也能促进轮胎行业转方式、调结构,提高综合竞争力;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该准入条件可行性不大,不太适合当前中国轮胎行业的实际情况。
大家对此条例争议较大:大企业欢迎,但中小企业不认同。轮胎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某些地方还是支柱产业,支撑着就业和税收,而且准入条件向占比较大的中小企业动刀,显然也遇到了地方阻力。
无论如何,《准入》一旦出台,对推动行业健康发展会产生重大意义。
《绿色轮胎技术规范》即将发布
中国轮胎企业《绿色轮胎技术规范》行业自律标准,已由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组织制定并完成征求意见稿,并已在行业内征求意见,预计2014年一季度由中国橡胶工业协会正式发布。
在与业内人士沟通时,一些专家告诉轮胎世界网,这个规范会对推进轮胎行业节能、环保和清洁生产的步伐产生积极作用,能在轮胎行业形成一整套绿色轮胎生产工艺和标准化生产模式,提高轮胎行业科学发展的水平,实现产业升级,对节能环保有重大意义。
《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办法(试行)》面世
2014年1月2日,国家环境保护部同发改委、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办法(试行)》,指导各地开展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督促企业履行环保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约束和惩戒企业环境失信行为。
在某橡胶行业分析师看来,中国轮胎制造企业众多,且该行业环境污染严重,该《办法》具有可操作性和落地性。她认为,企业环境信用等级这种方式简单直观,向公众披露企业环境行为实际表现,可以方便公众参与环境监督。
据分析,这个等级结果还可以帮助银行等市场主体了解企业的环境信用和环境风险,作为其审查信贷等商业决策的重要参考。更重要的是,它还解决了环保领域“违法成本低”的不合理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