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氫燃料電池汽車銷量預計將在2024年前後突破30萬台。到2024年全球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市場規模將超過9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67億元)。那麼氫燃料電池車發展前景會是怎麼樣的呢?請聽筆者給您娓娓道來。
通過對氫燃料電池車發展前景的詳細分析得知儘管如今仍是燃油的天下,但是並不能阻擋汽車先進技術的持續性研發。日前,本田與通用宣布將就進行密切合作,據路透社報導,由於輸出電壓問題,汽車將召回已售出的2840輛Mirai燃料電池汽車,使人們再次聚焦到氫動力燃料電池汽車領域。就某百科所言,氫動力燃料電池汽車是傳統汽車的最理想的替代方案,那麼,氫動力燃料電池汽車會如願成為汽車圈的一股強硬新勢力嗎?
當前很多關於新能源汽車的討論圍繞電池和汽車本身展開。但實際上,新能源汽車不僅僅影響出行方式,同時更是國家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判斷其發展趨勢應當結合宏觀角度下的能源構成和應用特點加以考量。
如果不考慮能源戰略這一層面,就很難理解以豐田為代表的日本車企為何一度在純電動汽車領域猶豫不決,而試圖堅持從混動到燃料電池汽車這一獨有的發展路線,這與日本政府確立的「氫能社會」目標密不可分。在2014年日本的《能源基本計劃》中,將氫能源定位為與電力和熱能並列的核心二次能源。二次能源是由自然界一次能源轉化而來,是現代社會中能源得以作為商品輸送和應用的載體,無論電力、燃油或者氫能,這些二次能源的配置比重將深刻影響能源應用結構,同時也與本國的能源分布、獲取方式、地域人口等特點密不可分。日本人口密度大,一次能源匱乏,也不具備大規模修建光伏風電水電的條件。因此日本政府考慮在海外利用伴生氫、原油伴生氣和褐煤等利用率較低的能源製造氫再運送到日本國內,並通過推廣家庭燃料電池實現熱電聯供,減少了能源損失。日本的氫能供應體系是隨著整個社會能源體系而建立,其技術發展也不僅僅應用於汽車,氫燃料電池汽車對於將氫能定位為核心二次能源的日本也就順理成章。
反觀中國與日本的能源國情大不相同,廣袤的國土和不均衡的能源分布,使得電力成為最主要的二次能源形式,並通過推廣特高壓等輸電通道和智能電網建設加以強化。如果將火電用於制氫,實際是增加了能量轉化環節,不可避免的帶來能源損失。而建立全國性的氫輸運體系,成本極高也沒有意義。合理模式一是圍繞氫氣製備企業一定距離內開展區域化供給;二是將氫能作為未能上網電能(如部分風光電或水電密集區域)或波谷電能的消納方式,實現能源消納轉移。這樣可以解決部分新能源上網困難,以及能源時間/空間分布不均衡導致的浪費等問題。
因此我國的能源戰略決定了電力是二次能源的核心主體,這為推廣純電動汽車提供了堅實保障。反過來純電動汽車規模越大,在能源戰略中所能夠發揮的調節作用和影響也就越大。國內氫供給體系在能源戰略中的輔助定位,使得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氫燃料電池汽車恐難以像純電動汽車一樣快速大規模推開,而更適合應用於區域交通等特定場景。
通過對氫燃料電池車發展前景的詳細分析得知2016年,北美燃料電池車市場的規模大約為1.7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9億元),到2024年這一規模則有望增長41%。在全球範圍內,大型汽車製造商的參與將促成燃料電池車產業規模增長的重要因素。以上便是筆者對氫燃料電池車發展前景的詳細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