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远洋渔业的日益发展,海洋捕捞产量逐年增加,梭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被称为"世界上最好吃的梭鱼",以下是梭鱼行业政策及环境分析。
我国海洋经济总体平稳增长,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和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我国海洋经济继续保持总体平稳的增长势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速8.4%;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始终保持在9.3%以上。
我国海洋水产品种类丰富,商品经济价值高,全国人均海鲜年消费量13kg。梭鱼行业分析指出,2016-2019年,全国海水产品产量增速分别是4.3%、3.5%、5.0%、3.4%、1.6%,年均增速3.6%。
梭鱼行业政策及环境指出,梭鱼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经济鱼类,广泛栖息于淡水、河口和海水中。梭鱼属于杂食性鱼类,在天然环境中主要摄食有机碎肩,在实际生产中可以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我国梭鱼养殖主要以海洋捕捞为主,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20》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梭鱼海洋捕捞产量为11.8万吨,同比2018年的13.5万吨下降1.7万吨。
目前,我国海产品占水产品总量过半,海水养殖总量已超过海洋捕捞总量。其中,海洋捕捞近年受近海过度捕捞和水域污染等影响,产量规模逐渐减少。
为加强海洋渔船更新改造项目的规范管理,根据《财政部农业部关于调整国内渔业捕捞和养殖业油价补贴政策促进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财建499号)、《财政部关于印发〈船舶报废拆解和船型标准化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建977号)和《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渔业油价政策调整相关实施方案的通知》(农办渔65号)等有关文件规定和要求,研究制定了《海洋渔船更新改造项目实施管理细则》。
1、海洋经济布局进一步优化。“十三五”期间,发挥环渤海、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引领作用,北部、东部和南部三个海洋经济圈基本形成,一些内陆省份海洋经济逐步发展,浙江舟山群岛、广州南沙、大连金普、青岛西海岸等国家级新区以及福建平潭、珠海横琴、深圳前海等重要涉海功能平台相继获批设立。山东、浙江、广东、福建、天津等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重点领域先行先试取得良好效果,海洋经济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梭鱼行业政策及环境指出,一批跨海桥梁和海底隧道等重大基础设施相继建设和投入使用,促进了沿海区域间的融合发展,海洋经济布局进一步优化。
2、海洋经济结构加快调整。“十三五”期间,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5.1:47.7:47.2,调整为2019年的5.1:42.5:52.4。传统海洋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海洋油气勘探开发进一步向深远海拓展,海水养殖比重进一步提高,高端船舶和特种船舶完工量有所增加。新兴海洋产业保持较快发展,年均增速达到19%。海洋服务业增长势头明显,滨海旅游业年均增速达15.4%,邮轮游艇等旅游业态快速发展,涉海金融服务业快速起步。
总的来说,2020年我国将继续合理保障海洋领域节能减排、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等经费需求。通过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统筹支持符合条件的海洋基础科学和关键技术研发。创新海域海岛资源市场化配置方式。深入推进山东、浙江、广东、福建、天津等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区建设,支持海南利用南海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海洋经济,建设青岛蓝谷等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以上便是梭鱼行业政策及环境分析所有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