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旅游景区数量持续增加,5A级景区门票价格及其变动更是备受关注。为着力推动解决部分景区门票上涨过快、过高和园中园、票中票等不合理、不规范现象,国家旅游局宣布自3月起按照国务院要求,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积极推进景区门票价格改革,规范景区门票价格行为。以下是2015年我国旅游景区票价数据分析。
186家5A级景区:门票均价过百元
报告显示,近3年我国5A级景区门票平均价格基本保持稳定。5A级景区自2007年首次评定以来,数量连年稳步增长。截至2014年底,我国共有5A级景区186家。统计并计算后发现,2012年、2013年、2014年各年度5A级景区门票平均价格分别为109元、110元和112元。
与此同时,5A级景区的门票价格以100元至200元居多。在所有5A级景区中,不包括23家联合申报且多景点分别售票的景区和有套票但不强制售卖的5A级景区外,其余163家中,门票价格在100元至200元之间的占49.69%,价格在50元至99元之间的占24.54%,价格在200元以上的占9.82%,另有12家5A级景区实行免票政策。
不过,5A级景区门票的平均价格也呈现出地区差异。从四大区域来看,2014年东部地区的5A级景区门票平均价格最低,为97元;中部地区最高,为134元;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分别为107元和113元。具体到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来看,湖北5A级景区门票平均价格最高,为169元,然后依次是重庆(149元)、江西(147元)、安徽(142元)、云南(141元)、贵州和辽宁(140元);北京最低,为29元。
近3年来,有27家5A级景区门票涨价,涨价幅度在31元至60元居多。2007年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规定“旅游景区门票价格调整频次不低于3年”。梳理公开信息可见,2012年至2014年底,共有28家5A级景区对门票进行了调整,占全部5A级景区的15.05%;其中1家为降价,其余27家为涨价。相关行业资讯可查询《中国旅游景区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及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
游客为何觉得“贵”
虽然“贵”是游客对门票的直接印象,根据调查,近3年,5A级景区门票平均价格与居民收入之比逐年微幅下降,同时门票平均价格与居民消费之比也在逐年下降,近5年门票平均价格同比增势更是与CPI同比增势呈反向态势。
之所以觉得“贵”,原因之一是与国外景区门票价格相比之下,国内景区门票价格普遍偏高。搜集欧洲、美国、日本、韩国部分知名景区的门票价格进行简单比较后发现,除迪士尼、环球影城等主题公园外,其他知名景区(包括文化遗产、国家公园、博物馆等)门票价格均不高,大多低于中国同等类型的景区,相当一部分还实行免票政策。
当然,景区门票价格问题需从多个角度进行综合判断,很多因素会影响到游客对景区门票价格问题的判断和感知。例如,大部分5A级景区依托于自然和文化遗产,且由地方政府主导。不少游客会认为,既然是依托于老天爷和老祖宗的遗产,且为地方政府主导管理,似乎就应作为公共福利供全民享用。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景区门票价格过高似乎就有了一定的社会心理基础。如若再与国外知名景区进行直接比较,这种心理判断就更强烈了。
定价机制需规范
我国目前有2万余家景区,门票价格孰高孰低,是否合理,该涨与否,如何调整,不可一概而论。在影响景区门票价格的各类因素中,应关注核心资源属性、景区管理体制,尤其是核心资源属性,它是决定景区定价原则、方式的重要依据。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商业型景区的定价原则、依据较为清楚,由供给者按照价格规律,在考虑成本和利润的基础上自主定价。而遗产型和社会型(尤其是遗产型)景区作为准公共产品,其供给方式和定价方式较为复杂,且未有统一、明确、完善的价格管理制度,相关法律法规相对含糊,定价原则、方法、依据、程序等方面的规定也不甚完善。加之景区门票收支不公开,从而导致社会各界对景区门票价格问题不解、不满。
与国外国家公园制度的中央垂直管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所有准公共产品类景区基本上都采取属地管理,由地方政府负责资源保护、景区开发、日常维护、社区管理甚至经营事务,景区门票的定价权利自然也归地方政府所有。根据目前的管理制度,景区门票收入最大的收益方是地方财政,而不是中央财政。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国家公园制度”,在“国家公园”这种准公共产品的供给上,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以及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也将景区门票价格争论引向更深、更高的层面。
小小一张景区门票,看似个简单的价格问题,实际是复杂社会经济问题的折射。一个国家和地区,究竟是将遗产类景区作为福利性的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低价甚至免费向所有公民提供,还是将其作为一般性商品按照价格规律提供给部分消费者?这些既取决于其经济发展阶段、资源管理理念、社会发展条件,也决定了景区管理体制和景区定价机制。目前而言,我们急需对准公共产品类景区制定明晰、完善的价格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