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存储器产业的发展正在持续推进。如果仅从规划中的产能来看,已经超过国际半导体厂商在中国大陆建设的产能。
从供给方面来看,存储器是高度标准化的产品,而且在电子产品中成本占比较高,因而系统整机用户对存储器价格非常敏感、忠诚度较低,存储器企业必须不断通过采用更先进的生产工艺,并扩大生产规模来降低产品成本。一旦市场上出现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况,将造成存储器产品平均价格的大幅下跌。极端情况下如2008年1Gb容量的DDR2667MHz内存颗粒价格,曾从高点时的2.29美元下滑75%并跌至0.58美元,低于生产成本。而最近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全球内存和闪存又由于缺货而价格大幅上涨。市场供需关系的周期性失衡,导致了存储器产业的周期性剧烈波动。
据2016-2021年中国存储器卡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咨询报告表明,存储器产业的周期波动和高风险性,使得不少存储器生产企业在过程中逐渐被淘汰,产业集中度越来越高。目前在DRAM领域,三星、SK海力士、美光三家加起来的市场份额超过了90%,同时在产能规模方面三星达到了40万片/月,SK海力士30万片/月,美光33万片/月。在NANDFLASH领域,三星、东芝/闪迪、美光/英特尔、SK海力士几乎瓜分了全部市场,同时产能规模方面东芝/闪迪达到了49万片/月,三星40万片/月,美光/英特尔27万片/月,SK海力士21万片/月。上述几家企业不但在市场份额上占据领先优势,同时还把持着核心专利技术。
挑战虽然存在,中国发展存储器产业的决心却不应动摇。根据发布的最新数据,在不同半导体产品门类中,2016年分立器件市场规模为194亿美元、光电器件321亿美元、传感器108亿美元、模拟电路474亿美元、微处理器627亿美元、存储器743亿美元、逻辑电路883亿美元。然而逻辑电路中的细分产品极其众多。存储器不仅产品种类相对单一而且规模十分庞大。这样的市场对产业发展具有极大的带动作用。
同时,业内人士认为今后几年存储器市场都将非常健康,预计2017年存储器价格还将上涨,从而推动全球存储器市场规模达到创纪录的853亿美元,2020年达到1000亿美元的规模。2021年可能接近1100亿美元。当前中国正在着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需要一个带动性强的行业作为突破口,存储产业正是一个恰当的选择。对此,半导体专家莫大康曾向记者讲述:“从历史经验来看,日本与韩国都曾经以存储器(DRAM和NANDFlash)为突破口,一跃成为半导体大国的。”
此外,中国也具有做强存储产业的基础。建广资产总经理孙卫表示:“存储产业是一大投入、大产出的门类,这些特点与面板行业类似。我国应当总结这些年来在面板产业中的投资经验。”在十几年的发展中,中国显示面板领域投入了约3000亿元,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液晶面板产业的重要力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