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简称,是一种利用太阳电池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新型发电系统,有独立运行和并网运行两种方式。2016年,我国光伏产业运行延续回暖态势,产业总产值达3360亿元,同比增长27%。
来自工信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光伏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16年,多晶硅产量19.4万吨,同比增长17.5%;硅片产量约63吉瓦(GW),同比增长31.2%;光伏电池产量约为49GW,同比增长19.5%;光伏组件产量约为53GW,同比增长20.7%;光伏新增并网装机量达34.5GW,同比增长127%。产业链各环节生产规模全球占比均超过50%,继续居全球首位。同时,企业经营状况持续向好。前五家多晶硅企业平均毛利率超20%,前10家组件企业平均毛利率超15%,符合规范条件的组件企业平均利润率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
先进工艺技术产业化进程加快。先进晶体硅电池技术研发多次打破世界纪录,黑硅制绒、背面钝化(PERC)、N型双面等一批高效晶硅电池工艺技术产业化加速,已建成产能超过10GW,单晶和多晶电池平均转换效率分别达20.5%和19.1%;多晶硅生产工艺进一步优化,骨干企业生产能耗已下降至80千瓦时/千克的国际先进水平。
产品成本持续下降。在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双轮驱动下,我国先进多晶硅企业生产成本已下降至70元/千克以下,晶体硅组件生产成本下降至2.5元/瓦以下,资源较好地区的光伏发电成本下降至0.65元/千瓦时水平,不断逼近平价上网,质优物廉的光伏产品为全球光伏市场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走出去”步伐加快。在“一带一路”建设指引下,多家行业企业已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厂,境外已建成的产能超过5GW,生产布局全球化趋势明显。2016年,我国硅片、电池片和组件产品出口额约为138.4亿美元,同比下降11.3%,这主要受我国多家企业在海外设厂的影响。我国对印度、土耳其、智利、巴基斯坦等新兴市场出口显著提升,对欧美传统市场出口占比降至30%以下,进一步降低了美欧“双反”的影响。
行业发展秩序渐趋规范。在工信部发布了《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第五批企业名单,行业规范与信贷授信协同联动加强,发展秩序渐趋规范。光伏企业智能制造持续推进,生产自动化、数字化水平不断提高,单位产出用工量明显下降。企业兼并重组意愿增强,以市场为主导的资源整合加速推进,如易成新能成功重组赛维LDK、隆基股份收购美国太阳爱迪生公司的马来西亚工厂等。更多相关行业分析请查阅由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太阳能光伏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